top of page

March in Bathroom | 万思乔

万思乔,"喜欢画画,虽然没正儿八经学过,也不是做相关工作的,但是画画的时候就特别开心。我大学的时候是学生剧社的,戏剧对我产生了挺大的影响,也尝试寻找绘画和戏剧共通的地方。我自己特别喜欢阿尔托阿铎的残酷戏剧理论,也尝试放在我的绘画中展现。"

March in Bathroom Ⅰ

2016

80cm*60cm

March in Bathroom Ⅱ

2016

80cm*120cm

作为一个为数不多可以赤裸独处的场合,浴室总是能让人能够回归孩童一般惬意且脆弱的状态。恐龙这个生物并不存在于这个时代,它的完整形象仅局限于推理和猜想。虽然恐龙的刻板印象总是与暴力和丑陋有所联系,但是它却以玩具的形象成为了儿童的鲜明标记。借以浴室、部分裸露肢体以及玩具大小的恐龙,作者试图展现一个粗砺与温馨,幻觉与现实,残酷与幼稚冲突的暧昧场景。

一介提问万思乔

Q:创作这两幅作品大概花了多少时间?

 

构思在小半年前就有,断断续续为这个系列画了一些练习,尝试了各种媒介,最后还是选择用布面丙烯,大概画了两个月的样子。

 

 

Q:画画是作为专业还是兴趣爱好,是怎样的契机开始的呢?

 

目前是兴趣爱好,如果以后能发展成专业当然更好。我自己觉得真正开始思考用画来自我表达大概是在大一的时候,就是正好在学生剧团的日子。

 

 

Q:可以聊聊学生剧团对你的影响吗?

 

当时在学生剧团遇到了一群很有意思的朋友,陆陆续续接触了不仅仅是戏剧,也有很多其他艺术形式。我觉得戏剧、文学和架上绘画,以及其他形式的当代艺术都是共通的,我觉得能够把戏剧理论放在绘画上非常有趣,比如翁托南·阿铎(Antonin Artaud)讲被压迫者戏剧,讲美和道德的冲突,比如让爱情的美好和乱伦的不道德共同出现,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个东西用在画里。我喜欢画我觉得不适的东西,厌恶是一种强烈的情绪,把不适感放在画里,在这个过程的本身就充满冲突。又有戏剧理论在叙事性、与观众的关系等等方面有各种各样的有意思的想法,我也是陆陆续续从探索戏剧才了解更多诸如“他者“之类的所谓现代性的理论。我觉得戏剧之于我就像是的引路人一样,现在有演出能有机会看都会去看,包括戏曲和现代舞,只不过成都这方面的活动实在太少了。

 

 

Q:有没有喜欢或者比较关注的艺术家?

 

杨·史云梅耶(Jan Svankmajer)、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最近比较喜欢莫比斯(Moebius)、根本敬的漫画,画家觉得好的有很多,目前比较欣赏埃贡·席勒(Egon Schiel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