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小展|第一期
关于自我介绍

第一期我们尝试表达的一个主题,是关于自我介绍。
每一个作品,是作者外在经历与内在经历交汇的产物,
是作者非常私人的对世界认知的表达。
第二象限 | 周子雅
周子雅,四川大学文艺学研究生,致力于影像研究、批评与实践,热爱一切有趣又深刻的事物。
平时创作方向以观念摄影为主。作品围绕微观权力、城市化进程、信息过剩等社会问题展开。同时,通过捕捉生活本身的“合理”荒诞性,进而探寻在社会中存在着的人之处境。
希望藉由摄影,暂时摆脱日常的惯性,认真看看这个荒诞又充满着丰富性的世界。








第二象限
2017
摄影
40cm*60cm
拍摄这组作品的初衷源于对城市发展不平衡的洞察与反思。
我的洞察点由街景与橱窗切入。在这组作品里我实地拍摄并选取了两类同处市区甚至市中心,却具有强烈对比性的典型场景。一类是位于成都市繁华地带太古里的街景,一类是散落在成都市区一环至二环之间等待拆迁、人去楼空的街道,也即我小时家园所在地。
我将在这两类场景中拍摄的街景进行融合,创造出一个超现实的景象。
具体来说,便是将太古里中一系列奢侈品品牌logo、橱窗景观与待拆迁街道的橱窗景观互相嵌入,使两者无缝衔接在一起。这个景象,乍看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仔细观察才发现由于张冠李戴形成了一种滑稽甚至荒诞的局面——摇摇欲坠的水饺店招牌下经营的是高档奢侈服装;破旧的一面墙中央却有着看上去“金碧辉煌”的崭新橱窗;MICHAEL KORS的店铺里不再售卖各式包包,其logo下是已经倒闭的房屋中介……
在这里,我将现实颠倒了——繁华与破败、整洁与脏乱不再截然对立、互不相关。相反,它们成为了对方的镜子,出现在了相同的景象里。
这也即是作品名称《第二象限》的含义。表面上,一切都在发展,城市、收入、生活都在朝着正向与光明前进,如同身处第一象限般,无论哪里都只有正没有负。但实际上,在纵坐标这一代表发展的轴的两侧,还有另一个区间——第二象限。第二象限是第一象限的影子,是与繁华、光鲜紧密相连的另一地带,同时也是城市正向发展被遗留下来的“负数”。它们位于市区却肮脏混乱、破败不堪,代表着相异的生活方式与话语体系。一方面,它为不同人群身份认同提供了场所,容纳下更多元的文化;另一方面它又暗示着城市裂缝的存在——无论发展多么迅猛,总是有一条条象征着发展不平衡性的裂缝横亘在城市中央,提醒着人们暂时将发展的喜悦与自豪抛之脑后。
同时,我希望以繁华规整与荒芜脏乱这两种不相容的场景与话语体系的互文,来表达对城市变迁的总体认识:无论是已发展或待发展,从长远来看,都只是一座城市变迁的暂时阶段。今日的繁华或许在昔日却是破败,反之亦然。而城市景观的变化,在无声中改变了城市结构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认知。
我希望以繁华规整与荒芜脏乱这两种不相容的场景与话语体系的互文,来表达对城市变迁的总体认识。
一介提问周子雅
Q:这组作品大概用时多久呢?
周子雅:这组作品耗时三周,从最初构思到最后完成。
Q:灵感除了来源于生活,是否也有受其他艺术家的影响呢?
周子雅:没有吧,或者说我自己没感觉出来受到了影响。虽然也会时不时看看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但我在创作时更倾向于从自我出发,独立思考主题以及表达方式,最终形成适合当下认知与状态的创作思路。我认为独创性非常重要,也是我一直追求的。
Q:可以透露下后续创作的作品系列吗?
周子雅:在《第二象限》后,我创作了《无人美术馆》与《白日梦》,前者与《第二象限》类似,从社会观察与反思的角度出发,探讨观看中的“权力”;后者则更倾向于自我白日梦的表达,在习以为常的物件中,完成对日常生活荒诞而有趣之处的发掘。